凝聚“五老”力量 照亮青春梦想 ——我市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综述 “我当过教师,怀着对孩子的关切,我来到了这里。截至目前,我已经走进200多所学校……”11月3日,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康永恒走进岳池县东湖学校,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宣讲活动,给该校全体教师上了一堂师德师风课。 这只是我市关工委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进程中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我市关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胆探索,共组织党史教育、法治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师德师风等主题巡回演讲240场次,10万余名青少年受到教育;广泛开展“三进校园”活动,51万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增强;帮扶困难大学生343人,帮助困难中小学生1653人,发放关爱资助金268.2万元。 立德树人 主题活动精彩纷呈 “原来地震发生了可以这样躲避,真好。”11月4日,在市关工委的组织下,前锋区前锋小学学生李波参加完“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后兴奋地说。 让青少年走进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市关工委“五老”人员(即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 老教师、老模范等老同志)一直关心的大事。近年来,市关工委通过“立德树人”,着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市关工委积极组建“立德树人”宣讲队伍,打造“立德树人”品牌。宣讲队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各中小学校巡回演讲,树立教师正确的师德师风,激发广大青少年感恩党、感恩祖国的深厚情感,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各级关工委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通过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猜等形式,组织协调学校开展了“两史三爱”“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新时代好少年·我为祖国点赞”“红旗飘飘·引我成长”“红色广安·我来代言”“跳蚤市场”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 此外,各级关工委还在全市持续开展“书法进校园”“快乐健康跑进校园”“足球进校园”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艺体素质,让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达到了90%,比三年前提高了10%。 用爱护航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假日学校’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让假期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武胜县鸣钟小学学生唐文懿说道。2019年以来,在县关工委的支持协调下,该县鸣钟镇、沿口镇、飞龙镇、龙女镇等12个乡镇的14个村(社区)“假日学校”陆续开学。 全县560名留守学生在“假日学校”得到广大“五老”人员倾心授课、精心教育和普遍关心,享受到了与在学校期间不一样的快乐,丰富了假期生活。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和每个家庭。为给我市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充分整合资源,通过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广泛开展关爱行动,让广大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学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倾力帮助贫困学生。今年,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市关工委将教育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持续实施“一工程四计划”公益项目,帮扶困难青少年1.1万余人次,帮扶资金2500余万元,进一步助力贫困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了扶贫助困的长效机制,成为我市独具特色的关爱品牌。 此外,市关工委还逐步在全市各村(社区)建立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邀请志愿者在假日期间为留守儿童、困难青少年进行学业辅导,讲解课外知识,帮助留守儿童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得到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好评。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校外活动中心1035所,建立“假日学校”66所。 一年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广大“五老”人员倾力关心关爱下一代,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现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培育了源源不断的后继力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爱戴。(来源:广安日报 本报记者站 刘华 朱俊吉 本报记者 刘莉华) 原标题:凝聚“五老”力量 照亮青春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