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武胜县万隆镇飞来石村第一书记陈旭,在该村飞仙湖产业基地察看了第二批投放鱼苗生长情况后来不及休息,就回到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将两批鱼苗的投放情况汇总存档。 陈旭是省教育厅人事与教师工作处二级主任科员,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的他,对农村有种特殊的感情,得知省教育厅要选派一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他主动请缨,在2018年7月来到飞来石村,并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很多人到陌生的地方会害怕,但我来到这里感到特别亲切,也许是因为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吧!”陈旭说,飞来石村与他的家乡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山山水水相似,所以,他适应起来特别快。 如今,两年过去了,曾经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的飞来石村,已经变得产业发展兴旺,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走访群众、查看资料、询问情况……刚到飞来石村的两个月里,陈旭坚持每天走访一户贫困户、收集一条社情民意、为困难群众办一件实事。通过入户走访,他帮助村里的7位重病村民共争取到3万元大病救助资金。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来到飞来石村后,陈旭发现,村上的党建队伍凝聚力不强,为此,他积极处理好基层干部之间的关系,在镇村上下形成同心同向、一体联动的工作合力。同时,他把基层党建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以“厅机关+高校+村党支部”三方共建为抓手,加大“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后备干部”力度,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走好了第一步,打好了基础,陈旭又着手村里的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的支撑,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大力发展产业。”陈旭告诉记者,几年前,在外闯荡近十年的村民曹勇回到家乡发展冬枣产业,顺利挂果后,销售渠道却成了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 为帮助曹勇顺利销售冬枣,陈旭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联系省内多所高校,与他们多次沟通。“冬枣味道好、品质佳,几所学校一次性就购买了4000余斤。”陈旭自豪地说,冬枣有了销路不仅让曹勇获利,也让周围的农户有了在冬枣产业园务工的机会,增加了家里的收入。 随后,陈旭开始琢磨发展集体经济。一番土地翻挖调形后,一个108亩的樱桃种植基地建成了,形成了一个以飞仙湖景区为中心,周边汇集樱桃、冬枣、晚熟柑橘、农凤鸡、鱼塘产业基地集群,呈现出“春天樱桃满枝丫、夏天湖里鱼儿肥,秋天冬枣结硕果、冬天柑橘遍山红”的景象,助力飞来石村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 对于飞来石村的孩子来说,暑假出国交流学习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陈旭却让该村的5个孩子做到了。2019年春,省教育厅提供30个全额奖学金暑期赴俄罗斯交流学习20余天的名额,得知这一消息后,陈旭多次到单位与分管厅领导、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协调沟通,最终成功为村上的孩子争取到5个名额,“这也算是我为飞来石村的教育做出的一点努力。”陈旭说。 站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节点上,陈旭给自己许下四个“不负”:不负群众信任,不负组织期许、不负党员使命、不负青春韶华。 “接下来,我将继续走访排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完善产业链,丰富产业形态,拓宽增收渠道,同时充实党员队伍,以人才引领乡村振兴。”面对未来,陈旭坦言,脱贫不脱肩,任务扛上身,他还要继续努力奋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原标题:陈旭:用心“驻”村 用爱“助”村(来源:广安日报 肖雪 雷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