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为了引导少先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广安区东方小学校在清明节前夕开展了清明节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组织队员们体验清明习俗,加深对清明节文化内涵的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在学校茶艺室,烘焙课辅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如何制作青团。老师带领孩子们识艾草、闻艾香,在介绍了青团的制作过程后,开始带领孩子们一起制作青团。瞧!一个个烘焙小师傅有模有样,学着老师娴熟的揉面、搓雏形、摆盘。看着盘子里摆放整齐的青团,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在烙铁画教室,一群小画家正在专心致志的进行清明节手抄报、绘画作品。通过老师的讲解,他们将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古诗词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文字、绘画表现出来,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传达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学校多功能运动场,来自爱众集团的党员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一起体验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瞧!孩子们铆足了劲儿,欢快的奔跑起来。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风筝腾空而起,乘着风飞翔在天际。原来清明节放风筝最主要的寓意是“放晦气”。同学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这样就可以放走“晦气”交上好运,达到“消灾法难”的目的。
在清明节,不只是祭祖扫墓寄托哀思,还可以进行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民俗活动。此次活动,让孩子们的身心都动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艺体活动,真正为学生减负,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实践活动中轻松学习,健康生活!(供稿:广安区东方小学校 刘欣 曾姗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