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童伴妈妈”陈瑶在陪着孩子们一起玩游戏。 |
 | 农林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已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
11月25日,记者走进武胜县宝箴塞镇农林村,只见色彩丰富的手绘文化墙遍布在公路两旁,富有文化气息的民居错落有致。农林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的红旗随风起舞,为冬日的乡村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近年来,农林村以文化发展为依托,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改变群众的精神面貌,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动力,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用文化扮靓乡村生活。 打造阵地 满足村民精神需求 当天上午,在农林村村支部书记彭丛辉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位于农林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的农家书屋。一推开门,就看见不少村民围坐在书桌前,有的在查阅有关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报刊,有的在看杂志,有的则拿着纸笔一边看一边记…… 在农业实用技术区域,村民周桂珍正在笔记本上认真地抄录着,“过去种菜,全凭经验,投入多但收益差。后来看了农家书屋里有关种菜的书,才知道种菜学问这么大。”周桂珍笑着对记者说道。 “老彭,新书什么时候到,我已经等不及了。”村民段小平将手中的放大镜放在一边,抬头问道。 “别急别急,最快今天下午就能到,这次你们所提出来的养殖技术、文学类的书籍都有。”彭丛辉耐心地解释着。 “这本借阅簿又要见底了,得换上一本新的。”彭丛辉走到书架一旁,翻看着借阅簿。他告诉记者,以前农闲时,村民大多无所事事,整天“侃大山”、串酒场、打麻将。自从农家书屋建起后,随着书籍的增多,村民没事儿就喜欢来书屋读书、看报、学政策,现在看书“充电”成了村民的新追求,每天晚上10点都关不了门。 “百德孝为本,百善孝为先……”中午12时,村里的广播准时响起,伴随着背景音乐,一条条有关乡风文明、扶贫的新闻和政策传遍整个山村。 彭丛辉认为,只有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组织节目,才能让村民们主动听、喜欢听。“早上听乡风文明知识,中午听脱贫奔康典型,晚上播信息科技,到点准时响,村民吃着饭、干着活就能听到学到。” “乡村广播这种传统方式虽然看似‘土气’,但传播的是好声音,弘扬的是主旋律,放大的是正能量,对村民精神方面的‘洗礼’不可低估。”彭丛辉如此说道。 活动助力 引领文明乡风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傍晚7时许,熟悉的音乐在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前的文化广场响起,不一会儿,就有10余位村民加入到广场舞的队伍。 “每天不来跳舞总感觉差了点什么。”今年41岁的陈瑶从不缺席每天的广场舞时间,她告诉记者,每天来跳舞,既可锻炼身体,也可放松心情。 “以前在城里,一直想试着跳广场舞赶赶‘时髦’,但怕自己跳不好,闹笑话。现在我们村里就可以跳广场舞,就不管那么多了,跟着跳就是了。” 陈瑶告诉记者,慢慢地她越跳越好、越跳越自信。现在的她已成为村舞蹈队的主力成员,农闲时还教其他村民跳舞。 今年6月份,村里准备挑选一位“童伴妈妈”,陪村里的42个留守儿童学习、玩耍,陈瑶也第一个报名。“孩子表面上没什么,暗地里却特别想念自己的父母。缺少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缺憾。”陈瑶说,她希望能给孩子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跟他们做朋友,陪伴他们成长。 除了广场舞,村里每月会给村民们放映两场坝坝电影,电影内容涵盖抗战片、脱贫攻坚典型片以及教育片。“只要在广播里通知晚上看电影,村民们提前半个小时就带上凳子来文化广场等着了。”彭丛辉笑着说,既然村民们都爱看,今后他们也打算增加放坝坝电影的次数,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借助产业 鼓起村民荷包 眼下,正值农林村的“农忙”季节——给晚熟柑橘套袋。 在该村的晚熟柑橘基地,记者看到,绿油油的柑橘树上挂满了果实,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村民们正仔细地为“果实”套袋……现场一派火热的景象。 “只要基地里有活干,我就来。”村民段吉连是丰收大队的一员,她一边给晚熟柑橘套袋,一边和记者说道。 从彭丛辉的口中,记者了解到,段吉连原是村里的贫困户,自从2017年村里引进业主流转撂荒地,她便在基地谋得了一份工作。“每月在基地打工能挣到1000余元,公益性岗位工资每月400元,加上自己种点蔬菜、养点家禽,我们家一年大概就有3万元的收入……”算着“脱贫账”的段吉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每年,县里来的农技人员还会来村里给我们讲种植养殖方面的知识。”段吉连说,有了这些实用的知识,她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强了。 此外,农林村村“两委”还致力于寻找其他致富方法。凭借村里的优质农产品,2016年,村里就办起了“电商物流中心”。“现在,村里的农产品可谓供不应求,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有。”彭丛辉说。 有了产业 “支撑”,村里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500余亩晚熟柑橘基地、30余亩桑葚基地、100余亩稻渔稻虾基地,再加上电商产业。”彭丛辉细数道,虽然电商物流中心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今年村集体收入还是比较可观,到目前为止,已有2万余元收入,村民人均收入也净增了千元。 产业旺了,荷包“鼓”了,农林村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原标题:扶贫扶智拔“穷根” 打造幸福美丽乡村(来源:广安日报 武胜记者站 肖雪 本报记者 任雨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