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广安10月30日讯(谭精华 记者 陈荞) “当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些乡镇盲目乐观,缺乏紧迫感,有的乡镇存在松口气、歇歇脚思想,还有的帮扶单位责任落实还不够。” “对此,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精准监督,推动有关乡镇和部门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落细责任……” 日前,在广安市武胜县纪检监察系统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红平对参会的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语重心长地说道。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严明的纪律和务实的作风,全力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广安市武胜县各级各部门勇于担当、奋发作为,采取一系列举措,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实现3401户6367人脱贫、16个贫困村退出,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被评为全省脱贫摘帽先进县,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该县构建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带动农民通过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流转土地、基地务工等实现稳定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37元,武胜县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同时,该县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行政村清产核资等工作,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9.9亿元。创新金融扶持产业发展模式,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发放“政银担”贷款4786万元,武胜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试点单位。 在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绩的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和专项督查中,也发现全县一些单位的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个别帮扶干部以防疫等工作为借口,对脱贫攻坚消极懈怠、无所作为;一些村两委干部战斗力不强,过度依赖帮扶干部;有的帮扶干部在填写扶贫手册时,照抄照搬、不合实际,对指导贫困化产业发展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 扶贫政策执行不走样,监督检查首先不能走样。为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县纪委监委通过查阅资料、核对账目、查看现场等方式,对脱贫攻坚项目资料、资金拨付使用、项目进展情况等方面予以精准监督检查,深化拓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检查出的问题,严格按照“责任制+清单制+限时制”要求,责令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整改到位。 “我们聚焦全县已脱贫人口、已退出贫困村和边缘户,建立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和动态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引导相关单位大力发展蚕桑、甜橙产业,强化产业扶贫,抓好消费扶贫,拓展就业扶贫,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抓好“两不愁、三保障”等问题整改,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切实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手中已经接过了接力棒,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该县纪委监委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将扶贫项目复工复产、扶贫项目等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抓实抓细监督职责,充分运用“四种形态”,护航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共同推进。 “必须以严的纪律实的作风,进一步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始终把护航脱贫攻坚作为日常监督重点,坚决防止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扶贫领域的各种腐败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完成,全力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张红平表示,该县将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切实加大督查督办、直查直办和通报曝光力度,对失职失责的一律从严问责,努力让全县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