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抢抓历史机遇 凝聚发展合力 ——看广安区如何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担当作为
 | 龙安乡文林村龙安柚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一角。广安区记者站 张国盛 摄 |
 | 广安区石笋镇龙岩村万头湖羊基地。(资料图片) |
 | 近日,记者航拍的广安区桪栖江南度假区。 广安区记者站 张国盛 摄 |
画好“同心圆”,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广安区闻令而动,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思考谋划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凝聚发展合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担当作为,谱写广安区发展新篇章。 在省、市有部署,广安有需求,群众有期盼的背景下,8月6日,广安区委召开五届十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广安市广安区委关于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见》,吹响了广安区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冲锋号。 发展目标:到2025年,与成渝双核全面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城市发展能级明显提升,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协同开放水平显著提高,生态宜居环境有效改善,全方位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总体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协同配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强化与成都、重庆及周边城市各领域、全方位合作,积极承接成渝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在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中做到“走在前、作表率、树标杆”。 重点任务:坚定实施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市委“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市”总体目标,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跨省域一体化发展。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大力实施城市提质工程,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努力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广安。 1 大力实施城市提质工程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城市 实施城市提质工程,是提升中心城区能级的根本要求。广安区坚持公园城市理念,高品质编制城北老城区改造提升规划,分片区、分年度推进改造;全力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实现居民生活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提升城市品质。 区委五届十七次全会提出,高标准建设官盛新区,要对照成都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按照市州一流城市新区标准规划建设,引进央企、省属国企和全国知名民企参与官盛新区建设,打造高品质居住小区。引进全国全省知名教育集团在新区办学,用最好的师资队伍、最优的办学理念,办区域内最好的教育;加强与成渝等地优质医疗资源的深度合作,建设广安最好的特色专科医院,不断增强新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做强南浔·广安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承接东部和成渝等地产业转移。 此外,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用双脚丈量大街小巷”行动,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亮化美化净化城市立面,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和公共设施管护,提升城市形象。 2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生态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生态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为此,广安区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域统筹考虑,优化产业布局,在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片区”规划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优质生猪两大主导产业,龙安柚、湖羊、开花水果、稻渔综合种养、乡村旅游五大特色产业,着力构建“2+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同时,综合考虑产业优势、发展潜力、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等因素,不断完善现代农业园区“五网”配套,按照“大园区+小业主”的发展模式,实行“五良”融合,集约高效建设“三大园区”,即争创龙安柚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在以花桥为中心的北部片区建设四川省五星级生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在以大龙为中心的南部片区建设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 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方面,广安区还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三品一标”质量安全建设,不断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立体发展、融合发展、高效发展。 3 现代服务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也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更是孕育新经济新动能的“孵化器”。 广安区充分发挥主城区优势,着力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服务中心。积极引进全国著名商业综合体运营商到广安投资,推动知名高端商业品牌入驻,培育大商圈、大卖场,发展“首店经济”;推动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支持“小店经济”“老字号”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城北老旧商业区提档升级,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推进本地商贸企业向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主城区消费品质,增强就业带动力、消费吸引力。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广安区还将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康养、数字经济等新兴服务业。 在“进城入圈”过程中,广安区将如何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广安区委书记文阁表示,去年4月,广安区成功将“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揽入怀中,成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广安区将用好“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围绕邓小平故里景区,修复东门码头、县立高等小学堂等红色地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深挖广安历史文化底蕴,发展文化旅游;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推进浔栖江南、云朵浔梦亲子乐园、百美村宿、大地花谷等项目建设,办好龙安柚旅游文化节,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4 完善重大基础设施 提升区域发展综合承载能力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党政联席会议明确了一批双方共同推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合作的重点。 为此,广安区着力补齐交通短板,用心用力打赢交通硬仗,加快对外大通道建设,配合做好镇巴高速、广安市过境高速公路东环线及渝广支线等通道建设,着力构建高效交通路网体系。 同时,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加快推进省道203线、省道205线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持续推进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产业道路建设,提档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公路和村级公路,全面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 此外,广安区还推进能源信息设施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城乡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部署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在全市率先开展5G网络试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5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 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是指导广安区未来几年发展的蓝图,必须科学、务实编制。 文阁表示,广安区紧扣全区发展实际,立足广安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找准广安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明确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重点任务。围绕建设美丽广安,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围绕建设繁荣广安,统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围绕建设和谐广安,持续深化社会治理,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6 建立完善保障体系 凝聚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用好用足政策、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有效激发多元社会主体积极性,动员各行业、各领域、各方面共同参与,把各项重点任务抓紧抓实抓细,凝聚最广泛最深厚的建设力量。 广安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与重庆毗邻区县合作共建“党建先锋区”,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带动作用。成立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并全面推进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构建标准统一的市场准入体系。坚持以“抓项目、抓政策、抓资金”为工作总抓手,用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探索广安与湖州(南浔)、广安与重庆协同发展机制,聚焦市场资金和金融资本等领域,用好用足政策,引导更多资金资本向广安聚集。 不仅如此,广安区还加强对接成渝两地人才培育计划,引育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健全常态化互访、定期沟通协调的高效工作推进机制,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化”方式,压茬推进各项建设任务。 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广安区前景可待,未来可期!(广安区记者站 周娟 廖小兵 许婷) 原标题:抢抓历史机遇 凝聚发展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