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安  >  广安教育

广安:“红色”为底 文明风吹

2025年06月12日 15:14:43 来源:广安日报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学校,作为涵养文明风尚的重要摇篮,在培育时代新人、弘扬社会正气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近年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文明校园创建标准,充分挖掘广安本地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为核心理念,精心打造“铸红魂、强匠心、育新人”的特色育人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为学院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筑牢了根基,更在校园内营造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氛围。

红色课程:

筑牢文明校园思想根基

“许建业烈士的革命事迹,让我真切领悟到信仰的强大力量。”6月3日,在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希贤厅举行的“賨州英烈许建业”事迹宣讲会上,学生们被翔实丰富的档案史料深深触动。这场红色档案思政课,正是学院“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地域特色,将文明校园建设与红色文化传承紧密融合,开发出“书画里的邓小平”“红岩英烈魂”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思政课程。其中,《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成功入选省级思想政治课程示范课,《中国人民的儿子》获评四川省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学院构建了“国—省—校”三级课程思政梯度格局,将红色文化、劳动教育、职业素养等内容有机融入专业教学。目前,学院已建成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局面。

为提升教师队伍的文明素养与育人能力,学院实施“双带头人”培养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前往红色教育基地研修学习。同时,邀请全国劳模、道德模范进校园,开展“文明讲堂”“匠心传承”等系列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师生。2021年、2025年,学院教师团队获评“四川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多名学生荣获“四川省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彰显出文明育人的丰硕成果。

红色基地:

拓展文明实践育人平台

6月11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希贤班”的学生走进邓小平故里旅游区,为游客提供专业、贴心的讲解服务。学生熊云霞表示:“在讲解过程中,我们不仅传播红色文化,更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礼仪。”学院与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共建校企特色班“希贤班”,将文明实践贯穿于专业培养的全过程,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本土红色文化宣传员。

学院定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重走长征路”红色拓展、“旗满蓥山”红色实践、“红色薪火·声入人心”主题讲解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锤炼了品格,更培养了服务社会的文明意识。学生获得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

学院还注重将文明素质培养与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成立的“职引未来”辅导员工作室,通过“文明职场”“职业礼仪”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该工作室入选四川省高校思政教育名师工作室,已助力1000余名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红色实践:

培育担当奉献的文明使者

“在基层服务中,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青年担当。”学院毕业生杨卓玛扎根凉山州瓦以村,不仅带领村民修路致富,成立养殖合作社,还通过“文明乡风建设”等活动,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因表现突出,杨卓玛还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像杨卓玛这样的优秀毕业生,在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还有很多。学院通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支一扶”“三下乡”和寒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学生们在服务中了解国情民情,磨砺专业技艺、锻造匠心精神,用所学知识技能助力乡村振兴。

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孔新海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红色文化育人内涵,把文明校园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如今,漫步在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文明标语与红色文化相得益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这个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文明新风的育人摇篮,正源源不断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人才,书写着新时代文明校园建设的动人篇章。(记者 侯懿航 向阳)


编辑:宋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