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经开区:共研共进绽芳华 聚智聚力育新篇
2025年05月13日 17:50:0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为深化校际协作,推动教学提质增效,在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局的安排指导下,近日,广安经开区2025年春季奎阁学区初中阶段“2+N结对帮扶”暨联合教研活动在护安初级中学校举行。广三中和广安经开区护安初级中学校结对学校教师代表齐聚一堂,通过“示范课展示+靶向研讨+经验共享”的创新模式,共探“新中考”背景下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上午7点50分,活动开幕式在三楼会议室启动。广安经开区社事局相关人员以《从“帮扶”到“共长”的教研生态重构》为题致辞,强调要通过学校“2+N结对帮扶”,破解单校教研势能不足的困境。
开幕式后,活动第二阶段,广三中语文教师黄慧英、道法教师谢倩倩,广安经开区护安初级中学校语文教师刘欣霖、道法教师文强轮流上台,通过同课异构形式,共探教学新路径。
语文篇,《孙权劝学》——文言课堂的文化寻根之旅。第一位是广三中黄慧英老师:情境浸润,演绎经典智慧。黄老师构建“读—析—辩—用”四维课堂。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理解《孙权劝学》的叙事逻辑,并拓展延伸有关读书、学习的诗句、格言,实现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的双向奔赴。第二位是广安经开区护安初级中学校刘欣霖老师,思辨为翼,激活古文新解。刘老师以《师旷劝学》的故事引出新课《孙权劝学》,以任务驱动学生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梳理文言,引导学生找关键字厘清故事情节。最后以同学们表演创作的《孙权劝学》课本剧为结尾。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台词创编,生动演绎吕蒙“士别三日”的成长历程。课堂融合剧本创作,既夯实文言基础,又激发学生对“终身学习”的深度思考,文史交融中彰显文化厚度。
道法篇,《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美德教育的时代回响。第一位为广三中谢倩倩老师,故事为媒,传承有温度。谢老师以《典籍里的中国》中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引出新课,课堂以“穿越之美德践行记”总议题,寻踪觅源探美德、万古长存品美德、踵事增华扬美德为子议题。巧妙设计了“穿越”情境线,让传统美德具身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具体内涵,达到核心素养目标。第二位为广安经开区护安初级中学校文强老师,环环相扣,授课有深度。文老师通过“感动中国”的视频导入新课,课堂有四个环节,分别为品美德之理、寻美德之因、析美德之涵、寻找感动7.1班十大人物,在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课堂环节紧扣,最后把知识的落脚点放到身边,实现知识与生活的共鸣,课堂既接地气又显深度,传统美德的种子悄然生根。
在评课研讨阶段,聚焦素养共探教学法。语文组,广安经开区社事局教研员点赞了两节语文课,“守住了文言的根,开出了素养的花”,两所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也都纷纷赞同,表示黄老师的问题沉浸式教学与刘老师的情景剧教学,为我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更多创新范式。道法组,评课老师用“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概括课堂亮点,谢老师的“穿越之美德践行记”与文老师的“情感浸润式教学”,为传统美德教育打造了“一体两翼”的实施路径。
两学科组进行了研讨,两校表示将继续“2+N结对帮扶”形成“教研共同体”,全力以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接着两个学科组根据“初中中考变化策略”这一活动主题展开了讨论,针对中考产生的变化,对应对变化和挑战的策略进行探讨。
活动要求,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课堂既深挖文化底蕴,又拥抱学科素养;共性与个性的相融合,同课异构展现教师独特风格,更彰显育人共识;帮扶与共生的融合:两校从“单向输血”走向“双向赋能”,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此次联合教研活动,既是教学技艺的切磋场,更是教育初心的淬炼地。广安经开区护安初级中学校将持续深化“2+N”帮扶模式,以教研之火点亮课堂,以合作之力润泽生命,携手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供稿/图:护安初中 蒋艺)
编辑:卓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