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数智”赋能 追“新”求“质”
2025年04月30日 08:32:42 来源:广安日报邻水融媒 张天文 记者 卢琴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时代浪潮中,广安市中小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创新驱动已成发展必选项,唯有主动求变方能破局。如何守住传统产业优势?怎样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式发展?答案便是实施“智改数转”,持续提升制造业的“含新量”与“含金量”。
当前,广安市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加速“数实融合”、推进智能化技改、“联”上工业互联网等举措,借助智能化与数字化双向赋能,塑造竞争新优势。广安市经信部门也积极创新机制、精准施策,有效激发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与创新动力,推动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全面融通。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市已有85户企业完成“智改数转”,相关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生产效率提高12%以上;60户企业正在推进实施相关项目,76户企业即将启动“智改数转”。数字化转型引领企业朝着更高效、更灵活的方向发展,结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智变引领
传统制造变身数字工厂
今年4月以来,广安高新区内的四川赛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恒温恒湿车间里,6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20余台物流机器人满载物料与成品,在各生产车间往来穿梭。
公司综合管理部主管李小庆介绍,目前公司生产处于饱和状态,今年下线的新能源乘用车节能空调已突破12万套,主要配套重庆主机厂。
2023至2024年,该公司申报“智改数转”项目,投入2000万元开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智慧工厂场景应用建设。“通过添置智能化机器人、升级智能化控制系统、打造恒温恒湿无尘车间、优化物料流转环节、搭建智能制造可视化云平台,实现供应交付环节信息共享与交换,生产效率提升了30%。”李小庆介绍,“智改数转”项目实施后,生产、物流、管理全面实现智能化,不仅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与质量风险,扩大了利润空间。
“智改数转”为企业带来新需求、新技术与新产能,该公司成功入选2024年备案四川省瞪羚企业名单。“公司一季度超额完成1.2亿元生产任务,目前在手订单已排至7月份。”李小庆表示,今年公司将继续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推进“智改数转”,全力拓展订单、扩大产能,力争年内完成新能源汽车高能效空调系统产业化生产能力建设,实现年产50万套的目标。
四川赛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产销两旺的局面,彰显了人工智能对传统制造业的深刻变革。从技术创新到数据上云,从智能化改造到数字化转型,向技改要效益,以“智变”引“质变”,以创新促发展,已成为广安市中小企业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
数智赋能
传统产业加速蝶变焕新
在大众印象中,传统纺织车间往往伴随着噪声、飞絮与密集的人群。然而,走进位于前锋区的四川慕织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环境,数十台机械整齐排列,只需按下一个按键,不到一个小时,一根根羊绒线就变成了一件件成衣。
“采用一体化电脑横机,衣服可一次成型编织,减少了裁剪缝合工序。”四川慕织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兰兰介绍,经数字化赋能,一名工人可同时照看18至25台机器,生产效率提升50%,生产成本降低20%。
类似的故事也在四川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演。该公司年产60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新材料智能化生产项目总投资达35亿元,其生产的抗菌短纤、阻燃短纤等产品,具有绿色环保、抗菌、蓄能发热快等特点,主要应用于高档家纺、羽绒服、棉服制造以及各类玩具、工艺品填充。
公司负责人陈生洪尤为自豪的是公司的智能化水平,“我们从生产到企业管理都运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过程自动化与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深度融合,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与质量。”该系统确保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平稳运行与生产安全,对重要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和流量等进行集中显示、记录,并对关键参数设置报警连锁。
公司内部管理采用ERP管理系统,涵盖企业计划、技术、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活动,成功实现企业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的统一与共享,同时为部门间信息传递、工作规范考核提供决策依据与支持。
陈生洪表示:“使用全自动系统管理,不仅能减少管理费用,还能让企业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企业运作状况,降低因信息错误产生的成本,减少管理漏洞与失误。”
从纺织业到新材料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正加速勾勒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崭新图景,“智改数转”正助推广安市传统产业破茧蝶变、焕发出新的生机。
机制创新
破解转型痛点激活动能
近年来,广安市各地纷纷抢抓机遇,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驶入“快车道”。但不可忽视的是,部分企业仍面临“不敢转”“不能转”“不愿转”等突出问题。
如何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与内生动力?“广安市把‘智改数转’工作置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企业这一实施主体需求,着力破解‘智改数转’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组建“智改数转”工作专班,分产业深入研究前沿咨询、发展趋势、典型案例及政策支撑,定期调度“智改数转”推进情况,分析研判并推动解决具体问题,科学部署各阶段工作重点。
建立“智改数转”服务专家库,面向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征集60余名从事工业互联网、工业控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全市工业企业技改扩能、设备更新提供政策建议与咨询服务。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编制《广安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方案(2024-2027年)》,分年度、分批次有序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印发《广安市工业企业智能化建设奖励办法(试行)》,制定5条工业企业智能化建设奖补措施,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金融租赁等产品,为企业“智改数转”提供金融支持。2024年,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4场,为49户企业融资14.8亿元。
不断扩大有效服务供给,积极营造全流程服务生态。通过政策宣传、在建项目在线评估等方式,扩大政策效应;按照“智改数转”切块资金项目申报条件,引导在建项目加大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投入力度,抓住政策机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广安市还打造试点示范标杆项目,分行业各选取2至3家有意愿、有基础的企业,在专家指导下重点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标杆项目和行业优秀案例,放大“智改数转”示范效应。
此外,广安市坚持“自上而下”牵引与“自下而上”策划并重。在第一批申报25个项目,获得7681万元省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基础上,梳理摸排储备项目,建立“智改数转”储备项目库。目前,共储备项目80余个,推荐32个项目申报第二批“智改数转”省级切块资金,设备(含软件)投资达10.6亿元。
如今,在企业车间,制造设备搭载数字化翅膀,释放“智造”新动能;在产业园区,“智改数转”引领传统产业向高端攀升,实现华丽蜕变……“智改数转”让广安市企业持续追“新”求“质”,高质量发展的脉动愈发强劲。(邻水融媒 张天文 记者 卢琴)
编辑:冉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