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网传媒·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10日讯(记者 何佳欣)“自古以来巴蜀山水相依,文脉相连。据史料记载,巴人足迹曾踏遍今日四川的广安、巴中、达州等城市。”近日,美术史学者唐林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巴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极为重要的区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巴文化的“浸润”下,三地的书画独具特色。 达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为州、郡、府、县所在地,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建城史。达州曾是4000多年前古巴人繁衍生息的沃土,有媲美三星堆遗址的罗家坝巴文化遗址,见证了远古巴人文明的辉煌历史。达州汉阙存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汉阙群。 达州市宣汉县曾出土3000多年前巴人艺术珍品镶嵌画《宠物与狩猎图》。秦汉时期,达州市渠县有《沈府君左右阙》《冯焕神道阙》等铭文书法,堪称精品。此外,渠县还有石阙上的画像石,如《董永事父》《朱雀》等中国美术史上的名作。明代,达州大竹县高僧破山的《草书诗文》,今藏于成都宝光寺,是国家一级文物。近三四十年来,达州走出去一批卓有影响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如罗中立、冷军、林木、王林等。 广安有三千年的历史沉淀, 有数不尽的文化瑰宝。考古证明,早在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广安属巴国领地。这里有被考古专家认为是代表新石器时期的一种新的地方考古学文化类型的华蓥代家嘴遗址,被誉为“国内罕见、蜀中第一”的川东军事要塞——宝箴塞,隋唐冲相寺摩崖造像,以及众多名家书画作品。 在明代,广安有吴伯通、王德完等书法大家,传世书法有《武略史公墓志铭》和手迹碑。清代邻水县有清朝高官李准,无论在晚清或民国,他都被称为书法“大家”。清末民初有被称为“20世纪早期书法俊杰”的蒲殿俊,近现代则有数学大师兼书法家的何鲁。 巴中,建制始于东汉,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巴中处于巴文化中心区域,是远古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5000年前古巴人在此繁衍生息,古老的巴子国散发出神秘色彩,孕育着巴人“忠勇节义、豪放包容”的精神,远古人类的足迹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清代巴中平昌县的廖纶有书法《群贤毕至行草轴》和绘画作品《松涛携琴图》等传世,是巴中人流传下来年代最早的纸质书法和绘画作品,清末民初通江县李善济所书青城山建福宫长联《溯禹迹奠岷阜》,是迄今全国名胜古迹镌刻悬挂的第一长联。此外,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巴中人晏阳初的书法墨迹也受到人们的喜爱。 目前,这三座城市活跃着一批本土的书画家,如张尔立、龙飞、崔治中、孟涛、侯忠明、马骏华、朱景鹏、凌灿印(达州)、任宪生、蒲剑(巴中)、李成志、胡放(广安)等,正在为这些城市的书画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