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眺天池湖 四川新闻网广安6月16日讯(记者 周鸿 摄影报道)在广安华蓥市,四面青山环抱着一湖清水,养育着13余万人。微风拂来,波光粼粼,湖岸池杉、鸢尾等多种植物繁盛……这里是华蓥市天池湖,与长白山、天山并称为全国三大天池,而这里的天池面积最大,湖水面积达到3800亩。 保护好青山绿水,才有金山银山。近年来,广安华蓥市实施天池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让天池焕发出新的光彩。天池镇镇长黄鹏飞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采访报道组记者介绍,当地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发展,带动村民增收。 治理天池湖 创造最佳人居环境 6月13日上午,天池镇码头村69岁的村民徐永琼和同村人在天池旁新修的道路上边散步边聊天。在这群村民的心里,天池俨然成为了一座天然的乡村公园。 “我觉得好的生活除了有吃有穿,就是居住的环境非常美。天池就是我们村最美的公园。每天早晚,吃过饭,我们就会出来散散步。而且还有其他地方的人来我们这耍。”言语中,徐永琼颇为自豪。 坐落在群山中的天池湖系天然间歇性岩溶湖泊,素有“小西湖”之称。但在过去,受不合理的采矿活动、落后的生态保护意识影响,加上天池周边的工厂、农家乐、养殖业等,给天池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 2017年,华蓥市投资4亿多元启动天池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了天池湖实地保护修复、沿湖截污管网、水污染防治、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渠系连通等11个子项目。湿地保护修复300公顷、石漠化治理2030公顷、土地平整1733公顷、污水管网建设17千米、河湖水系连通6千米、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治理305处。 华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综合治理有效改善天池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天池湖饮用水源;通过湿地修复、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加大湿地保护管理力度,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创造“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最佳人居环境。 “市里将对天池湖进行统一规划发展。”黄鹏飞说,天池湖现在是华蓥市13万城区及乡镇居民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因此一定会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前提下发展,让当地村民增收。 
整治后的天池湖湿地 盘活矿业遗存 让矿区变景区 与天池湖相隔不远的,是正在建设的高顶山矿山公园。 高顶山矿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矿区内有矿山12座。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至2017年底矿区内12座矿山均已关停。大规模、粗放式的开采,导致矿区及周边地质环境和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实施矿区整治迫在眉睫。 通过积极争取,高顶山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成功纳入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投资1.6亿余元,以矿山文化为依托,按照4A级景区标准打造高顶山矿山公园。 “我们制定了‘一带、五区’的总体规划。一带即滨江水景带;五区即矿区元素展示区、花海小火车体验区、矿业工艺体验区、民宿体验区、自然风光区。”华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一期主要是基础设施完善、矿山修复、植被复绿三大工程,并结合规划完善区内便民基础设施建设;二期是主要河道整治、煤矿矿洞文化体验、民房改造。 据介绍,当地通过土地整理及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措施增加和修复林地2000余亩,大大提高了矿区森林覆盖率。利用矿区自然风光和矿业文化底蕴适度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和工矿研学基地,也将有力带动和促进矿区经济转型发展,为矿区及周边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6月11日至15日,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四川行活动举行,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等20多家中央、省直媒体记者赴全省各地进行采访,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围绕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主法治、社会民生、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行走四川、体验四川,切实记录奔康路上四川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